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1、三叠纪:各主要大陆连接成一个超级大陆。这段时间的恐龙动物群主要由肉食性的腔骨龙超科、草食性的原蜥脚下目所构成。裸子植物是当时的可能食物来源之一。原蜥脚类恐龙的颚部只能撕咬下树叶,但不能做出复杂的嘴部动作,因此必须要借由其他的方式协助磨碎食物。
2、侏㑩纪:此时的掠食性恐龙开始多样化,例如角鼻龙下目、棘龙超科、肉食龙下目,草食性恐龙则有剑龙下目、体型巨大的蜥脚下目。呈现出多样性的恐龙,甲龙下目与鸟脚下目开始普遍,而原蜥脚类恐龙则已灭绝。这段期间的另一个重要演化事件是鸟类的演化出现。
3、白垩纪,盘古大陆持续的分裂成各陆块,恐龙变得更多样化。甲龙类、禽龙类、腕龙科散布于欧洲、北美洲、以及北非。大型兽脚亚目恐龙占据者非洲与南美洲。而到了白垩纪末期,造成所有恐龙的灭绝,以及鸟类的崛起。
扩展资料:
灭绝原因:
1、火山爆发: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但这个学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火山大规模地爆发。
2、陨星撞击: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因此,科学家们根据铱的含量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直径大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
3、造山运动: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在地球上绝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恐龙时代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阶段
恐龙约距今2.5亿年-2亿年。
恐龙时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1、三叠纪: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槽齿类爬行动物慢慢发展为最早的恐龙,到三叠纪晚期,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族群了,被称为“恐龙的黎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结束,这次灭绝事件让许多槽齿目动物也都灭绝了,却为恐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侏罗纪: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前期,因为经历大灭绝,所以各种动植物都非常稀少(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恐龙总目一枝独秀,伺机称霸陆地。侏罗纪中晚期以后,恐龙统治地球1.5亿年。
3、白垩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鼎盛时期,最著名的是霸王龙,白垩纪末发生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哺乳动物度过了危机,并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新的统治者。
扩展资料
恐龙的发现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直到1 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恐龙的存在。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查德欧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叠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侏罗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垩纪
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时期。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
据地球专家们分析,大陆漂移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环境变化又能引起气候变化。当南部的大陆被分离出去时,新形成的大洋地表也被升起。这就使得所有的海水上涨,海洋向陆地扩展,陆地大部分地区为浅海所广布。
海洋对气候的变化有巨大的影响,古陆没有分离时,地球上的温度从赤道到两极差不多相同,温差相差不大。然而,到白垩纪晚期,海水退却,气候变化,两极地区变冷,而在其他地区,则成了冷和热相互交替的温带气候,这就为适应温暖气候环境的恐龙的绝灭提供了外部条件。恐龙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慢慢地绝灭了。
3个。
恐龙生存在中生代,中生代的年代为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开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结束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前后横跨1.8亿年。中生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纪:
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455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扩展资料:
三叠纪:恐龙的黎明,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腔骨龙、虚型龙
代表食草恐龙:板龙
水生生物代表:鱼龙、幻龙
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侏罗纪:恐龙的鼎盛时期,约距今1.99亿年至1.45亿年前,持续约54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异特龙、角鼻龙、蛮龙、
代表食草恐龙:腕龙、梁龙、剑龙
代表水生生物:鱼龙、蛇颈龙
侏罗纪时期,大陆开始真正的分裂,导致以后的恐龙走上了独立演变的道路,侏罗纪的气候开始变得温暖潮湿,植被繁茂,恐龙等生物经历了约5000多万年的进化,衍生出一大片形态各异的恐龙和其他生物。
白垩纪:恐龙的衰亡时期,约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约持续8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暴龙、鲨齿龙、阿贝力龙、棘龙、盗龙
代表食草恐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泰坦巨龙
代表水生生物:沧龙、帝鳄
代表飞行生物:风神翼龙、翼手龙
白垩纪时期是中生代最后一纪,恐龙种类相对于侏罗纪明显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时代
1、恐龙祖先是蜥蜴类型物种,二叠纪晚期,生物的演化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趋势,两个趋势都对地球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2、恐龙发展为恐龙本系与哺乳类动物,祖先蜥蜴占有一定优势,随时间演变为后续恐龙。
3、初等进化恐龙在石炭纪已经出现,同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爬行动物西洛锡安蜥龙类。
4、二叠纪时期,恐龙种类渐趋多样化,形状也开始接近最早的恐龙。二叠纪是一个比较干旱的时代,沙漠十分常见。
5、三叠纪时期,出现基龙和异齿帆背龙一类群体生活恐龙,同时预示恐龙种族完全进化完毕。
拓展材料: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其是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
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其已在地球上全部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