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进化历史视频讲解(恐龙进化历史游戏)

2022-12-29 22:02:58 最新游戏资讯 坑剧哥

关于恐龙的进化过程

恐龙是由两栖类动物进化来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进化。一是呼吸系统,二是生殖系统。

两栖动物虽然能够在陆地生活,但由于肺部发育不全,不能满足自身对氧的需要,还需要由皮肤进行辅助呼吸。也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总是湿漉漉的,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长时间生活。而爬行动物进化完善了肺功能,依靠肺部呼吸就能够完全满足身体需要,所以爬行动物的皮肤增厚,与完全实现了与外界的隔离。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这是因为两栖动物的受精卵没有与外界隔离的卵膜,必须靠水的浮力保持卵的球形形状,也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发育成幼体。幼体出生后没有肺,必须靠鳃进行呼吸。

而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羊膜卵,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石灰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薄卵膜(即羊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表面有许多微孔,以保持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幼体孵化后,肺部即发育完全。生殖系统和生殖方式的进化,使爬行动物能够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陆地生活。

正是因为爬行动物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才出现了恐龙这类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盛极一时的物种。

扩展资料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

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恐龙的演变过程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一部关于恐龙进化历史的动画片

五更龙宝宝

有一次博士发明了时光机,不小心把整条商店街带入了古代.那里的动物都会说话.忘了介绍我们的主角了---五更.一个小恐龙.由于五更出生的时候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初夜,所以它就把初夜当成它的妈妈了.虽然初夜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学生.不过五更的可爱得到了每个商店街人的欢迎.

至于商店街,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做小生意小买卖的.总之,这部动画片反应的是最底层人的生活.

恐龙的进化历史视频讲解(恐龙进化历史游戏)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