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四柱一梁(颜良字不详、文丑字不可考、张颌字儁乂、高览字不详、韩琼字季子)。
孙权的江东四英杰(周瑜字公瑾、鲁肃字子敬、吕蒙字子明、陆逊字伯言)。
董卓的四猛将(吕布字奉先、李傕字不详、郭汜字不详、华雄字不详)。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顺的陷阵营、麴义的先登营、曹豹的丹阳兵、曹休的虎豹骑、曹操的青州兵。
一、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是评话大师张国良先生在说书时创造的概念,指的是袁绍手下的四位大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袁绍势力在三国前期是一个重要角色,但袁绍账下偏科很严重,文臣众多,良将稀少。袁绍的文臣诸如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等,这阵容配置不比魏蜀吴三家差,但袁绍手下的猛将少得可怜,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四个人了。颜良和文丑是齐名的猛将,在消灭公孙瓒、一统河北的战役里立下很多大功。
但是这二人性格也很相似,就是性急,有勇无谋,沮授曾经劝谏袁绍说,千万不要单独任用他们。官渡之战时颜良被关羽击杀,文丑也阵亡于乱军之中。
张郃可以说是袁绍手下唯一的一位大将,但他的才华是在投降曹操后才完全发挥出来,在袁绍帐下时除了平定公孙瓒有功,其他并没有亮点。高览在正史里有一点偏向打酱油的角色,除了官渡之战时被袁绍派遣和张郃一起攻打曹操大本营这唯一一件事之外,就找不到其他战绩了。
但在演义里,高览斩刘辟,与许褚、徐晃大战若干回合不分胜负,可以说也是一员猛将。
河北四庭柱
二、吕布八健将
吕布八健将是后人从演义里总结出来的。演义里写到吕布曹操大战濮阳时,有这么一段:阵圆处,吕布当先出马,左有陈宫,右有高顺。两边摆开八员健将:张辽、臧霸两将齐出,各引三员健将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布军五万,鼓声大震。
操见吕布貌若天神,马如狮子,左右战将威风凛凛。这段话从曹操的视角写出了吕布帐下八位健将的威风凛凛,所以后人称之为八健将。
八健将里,张辽不用多说,到了曹操那里也是五子良将之首,三国里最高水平的将才之一。臧霸最初是陶谦部下,后来转投吕布,和乐进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投降曹操,和袁绍、孙权的战斗里立下大功,官至镇东将军。
除了张辽,八健将里最传奇的就是曹性了,一箭把夏侯惇射成了独眼,这个成就是相当牛逼的。而其他几人类似于打酱油角色,不多说。
八健
三、西凉八勇将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西凉马家手下也有八勇将,他们是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这组八健将在光荣公司的大作《三国志》里也被称为“旗本八骑”,但从能力上来讲,西凉八勇将肯定不如吕布八健将,毕竟吕布八健将里可是有张辽的。
四、西川四将
西川四将是刘璋手下的四位大将,张任、刘璝、泠苞、邓贤。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张任,落凤坡射死庞统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名传后世了。
刘璝、泠苞、邓贤也是三位不容小觑的将领。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做客,刘封、魏延合谋准备舞剑突袭刘璋,正是刘璝、泠苞、邓贤三人舞剑防守,帮刘璋免遭祸患。西川四将并没有太多故事,本来就偏居蜀地,对手也只有刘备,所以很多人也认为他们不能算一流组合。
但是后人之所以会为他们四人成立一个“西川四将”的组合,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四人的气节。他们四个人非常忠义,到刘备入蜀灭掉刘璋的时候,四人站至最后一刻也决不投降,最后都慨然赴死,邓贤是被黄忠所斩,刘璝是被自己的部下张翼开门投降时所杀。
这四人虽然名气不如其他人大,但他们的忠义气节没有被忘记,后人称他们为西川四将,也算作历史对他们的肯定。
除了上面这些比较知名的组合,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组合:
诸葛亮与司马懿
一、曹魏五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
二、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
三、徐州四杰:孙乾、简雍、糜竺、曹豹。
四、三马同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五、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六、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
七、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八、马氏五常:马静、马通、马季、马良、马谡。
九、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旗本 はたもと《Hatamoto》 旗本是江户幕府时期石高未满1万石的武士,在将军出场的仪式上出现的家臣,他们为德川军的直属家臣,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即使薪酬只有100石的家臣,都视为旗本。虽然旗本是江户时代其中一个有名的制度,但是在日本战国时代,部份大名有使用旗本或与旗本相似的制度。旗本一词并非日本所独创,早在中国三国时代,西凉军阀韩遂手下的八员大将便被称之为“旗本八骑”,可见这词早在日本战国之前就已经有了。旗本的定义就是1万石以下,而且是将军的直臣,都当作旗本,当中喜连川氏是例外,虽然他们只领有五千石,但德川幕府当作为大名。通常旗本由一些失格的大名(例:最上、福岛)以及一些大名家的末子。一些收入较高的大名,平时的工作为负责江户城的护卫。收入较少的大名会被编入小普请的工作。 江户时代对于旗本的俗称为“旗本八万骑”,根据1722年调查数目为5000。共100名为拥有5000石以上的石高,300名拥有3000石以上,当中九成的旗本只有500石以下。 旗本又分为:铁炮众, 马回, 小姓, 弓众, 黑母衣众, 赤母衣众
1. 庞德: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庞德最早从“从事”这样的小官做起,后来跟随马腾,讨伐羌、氐少数名族。曹操进攻袁谭的时候,派马腾进攻郭援、高干。庞德跟随马超进军,作为先锋,大破郭援、高干,并亲自斩了这两人。被册封为中郎将、都亭侯。后来跟随马腾讨伐张白骑叛军,又大破之。后来曹操和马超交战,庞德跟随马超败退汉阳,后来又逃入汉中。曹操攻打张鲁时,庞德归降曹操。曹操也听说他骁勇,封他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邑三百户。此后随曹仁平定了侯音、卫开的叛乱,接着和关羽交战。庞德亲自与关羽交手,射中了关羽的额头。因为庞德常乘白马,所以关羽军畏惧他,称他为“白马将军”。后来因为汉水暴涨,被关羽偷袭成功,庞德被俘,不肯投降,被关羽杀死。曹操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追谥他为壮侯。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三军。陈寿的评价是:“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庞德最初为西凉马腾帐前心腹校尉,当时曹操擒杀马腾,马超誓报父仇,亲攻长安,庞德与马岱并为左右折冲。庞德向马超献策,攻陷长安,亲斩魏将钟进。后来曹操亲征马超、韩遂,马超兵败,庞德跟随马超逃到汉阳,保守冀城;旋即又随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后马超入蜀,庞德因病留汉中,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鲁的谋士阎圃提议用庞德出战。曹操见庞德骁勇,以计擒之;庞德思张鲁不仁,亦愿拜降。后曹仁被关羽围于樊城,庞德作为征西将军于禁的先锋,引军赴救。庞德抬棺上阵,奋力斗关羽,又用箭射伤关羽。然于禁怕他立功,加以制肘。关羽水淹七军后,魏军大败,庞德被俘,誓死不降,为关羽所杀。
2.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三国志》没有马岱的传,不过根据里面的记载,马岱是马超的堂弟,曾经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失败后随马超逃到汉阳,后来又被夏侯渊击败,被迫投奔张鲁。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与魏延不和,杨仪命令马岱杀了魏延。一年后,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所退。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曹操假诏马腾入朝,从子马岱随行。及马腾及两子被杀,马岱乔装逃出。马超起兵,马岱跟随左右。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降刘备。后主即位后,马岱随诸葛亮南征孟获,斩敌将忙牙长。后又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马岱多有功勋。诸葛亮病危时,授命马岱,让他袭斩魏延。
3. 梁兴:
根据《三国志》记载,梁兴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梁兴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梁兴率步骑五千人夜袭曹军先头部队徐晃,被击退。马超、韩遂联军失败后,梁兴逃到蓝田,劫掠周围郡县。夏侯渊、徐晃进攻蓝田征讨梁兴,梁兴战败被杀。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梁兴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梁兴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结果梁兴被马超砍死。
4. 侯选:
根据《三国志》记载,侯选是河东人,于兴平年间起兵作乱,有部众数千家。后侯选联合马超、韩遂、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逃入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降,被封官赐爵。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候选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侯选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被马超砍死二人,侯选逃窜,投降于曹操,被封为列侯。
5. 程银: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一。马超兴兵报父仇,他随同韩遂一道出兵。后和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杨秋等一起参与密谋降曹,却被马超发现,最终死于陷坑之中。
6. 李堪: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当曹操设计离间韩、马二人关系时,他曾参与密谋降曹的计划,后来被马超追袭,曹将于禁放箭射马超,被马超夺过,反而射中前面的李堪,李堪坠马而死。
7. 张横: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韩遂、马超讨伐曹操时,马超联合韩遂、张横、侯选、程银、李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他和程银死于陷坑之中。
8. 成宜:
根据《三国志》记载,成宜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成宜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临阵战死。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成宜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随马超等人夜袭曹操营寨,率三十骑往前哨探,侵入中军,被伏兵包围,为夏侯渊所杀。
9. 马玩: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和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杨秋等一起参与密谋降曹,却被马超发现,他和梁兴被马超砍死。
10. 杨秋:
根据《三国志》记载,杨秋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杨秋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马玩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逃至安定自守。曹操从长安出兵北征杨秋,包围安定,杨秋投降。曹操保留杨秋的爵位,让他留在安定安抚部下。曹丕继承王位时,杨秋为冠军将军,同张郃、郭淮一起征讨山贼郑甘和卢水的胡人,皆获胜。魏黄初年间,杨秋升任讨寇将军,位特进,封临泾侯,以寿终。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杨秋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杨秋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被马超砍死二人,杨秋逃窜,投降于曹操,被封为列侯。
11. 阎行,字彦明,后改名艳,金城人。年少时就有勇名,开始追随韩遂。建安初年,韩遂与马腾反目。阎行曾经去行刺马超,但矛折断了,就改用折断的矛打马超的颈部,差点把马超杀了。建安十四年,韩遂指派阎行去见曹操,曹操封他为犍为太守。后来韩遂因为与阎行的父亲有矛盾,强将小女儿嫁给阎行,阎行很不高兴。后来曹操施展离间计策,阎行与韩遂互相攻击。阎行被打败,就带着家人去投靠曹操。曹操封他为列侯。
12. 成公英:金城人,一开始是韩遂的部将,被视作心腹。后来韩遂被击败,成公英跟随韩遂逃到湟中。后来韩遂死后,成公英投降曹操,被封为军师,封列侯。
马超麾下的八员猛将,应该指的是“旗本八骑”,又称西凉八健将,他们分别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在演义中,他们是韩遂的部下,并不属于马超。
不过在正史中,他们也不是韩遂的部下,而是割据西凉的八个独立军阀,同马超、韩遂在211年共同叛乱,进攻曹操。《典略》记载,“(马)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
三国时的“旗本八骑”特指东汉末年割据诸侯吕布与马超手下的八员骁勇战将。
1、吕布军为: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
2、马超军为: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
组合记载于早期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演义》,后清代毛纶父子修改《三国志演义》去除马超八健将为韩遂八部将。
这也是唯一一版《三国演义》叙述是韩遂手下,注:“旗本八骑”该称谓出自2003年5月14日本光荣游戏公司出品的《三国志9》中相关八名武将的列传介绍,除此外在史籍小说中并无提及。
扩展资料:
战国时代大名除了使用他的家臣指挥他的军队外,一些大名会安排由他直接指挥的军队(概念与侍卫相似)。例如上杉家的旗本千坂景亲在每一次上杉谦信出征的时候,他也会在本阵留守。并取得良好的战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旗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八健将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吕布八将图《三国演义》中,武器早期为长枪,后期用大刀,武艺在整部书中屈指可数,大战过太史慈、凌统等大将。
臧霸(约165年—230年),字宣高,泰山华县人,武器为枪,曾经大战乐进三十回合,胜负不分,后和徐庶一起守长安,躲过赤壁之败。
曹性,《三国演义》中,射箭功夫了得,曾经射瞎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却因此丧命于夏侯惇手上,夏侯惇一回合刺死。
郝萌(?-196年),河内人,武艺一般,为帮吕布重新和袁术结姻,被张飞一回合生擒。
成廉,生卒年不详,荆州临湘人,被乐进一箭射杀。
魏续(?-200年?),使矛,和宋宪是好搭档,两人经常一起行动,一起攻城、一起守城,一起被张飞杀败,最后为了替宋宪报仇,被颜良一回合砍死。
宋宪(?-200年?),使枪,同魏续搭档,和颜良战了三合,被杀。
侯成,所使武器不明,最大的表现,就是和魏续、宋宪一起背叛吕布。
扩展资料
一个组合称谓,特指东汉末年割据诸侯吕布与马超手下的八员骁勇战将。历史上无记载“八健将”称谓。
组合记载于早期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演义》,后清代毛纶父子修改《三国志演义》去除马超八健将为韩遂八部将(这也是唯一一版《三国演义》叙述是韩遂手下,注:“旗本八骑”该称谓出自2003年5月14日本光荣游戏公司出品的《三国志9》中相关八名武将的列传介绍,除此外在史籍小说中并无提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