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羑里城八卦阵只要一直顺着左手或者右手的方向摸着墙走,就能走出去。汤阴羑里城八卦阵八卦阵迷宫,完全按照八卦阵图所建。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都出自于此。闯八卦阵,要求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
羑里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羑里城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吐儿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阵等
文王庙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
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王铜塑
文王铜塑,位于羑里城正中,重建于1993年,歇山重檐式建筑,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文王庙的主殿堂。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肃穆,圣哲的内心世界溢于形表。瞻仰之际,令人肃然起敬。
演易台
位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此外,还有洗心亭、玩占亭、文王易碑、岣嵝碑等明、清碑碣十余通,古柏约40株。
八卦迷宫
羑里城的八卦阵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个阵势。每阵又各有特点。
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作为旅游景点的八卦阵虽不似古代作战的八卦阵那样阴森可怖,但也神秘莫测,妙趣横生。
羑里城遗址1996年被颂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
八卦阵是老龙头景区内的一个景点,相传是文王八卦的太极奇阵。
呈坎古村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以五行八卦的模式建立起的村落,一个如迷宫一样的地方。
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末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积淀深厚、仅彰显家族荣耀的历代古匾就有30余块,仅明代官至主簿以上者就有百余人。
大门侧面的墙上有景点的简介: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八卦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整个村落按《易经》“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千百年来,它是一个进得去二出不来的地方,形似“迷魂阵”。
唐末宋初,罗氏先人秋隐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呈八卦阵选址布局村落,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九巷的村落骨架和肌理,是当下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在这个宛若迷宫的徽州古村中,现存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典型古建,“一村两国保”,这在全国也是唯一。
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也是全国少有的按照风水八卦理论选址,并布局修建的村落,整个村落犹如一幅太极图,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博学和智慧,能完好利用风水八卦来修建整个村落。
看见“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的宣传广告,我不禁会心一笑:我今到此除了揽胜探奇,正带此美好愿望。
原以为进了大门就是古民居了,谁知不然,眼前豁然敞亮:一块明镜似的永兴湖“湖上莲花正艳: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一座精巧的单孔石桥通向村中;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绿树的掩映下风姿毕现,而湖面的倒影更是婀娜绰约。
永兴湖里水草茂盛,荷叶轻舞,一派江南水乡之独特美景。那倒影在水中的徽派建筑,更是美轮美奂,平静水面偶尔泛起的波纹,鱼儿们在悠闲自得嬉于水草间。站在此处深呼吸一口,觉得全身惬意无比,毛孔似乎都已全部张开,贪婪的吸取着这里的灵气。
要想进入村里,得经过湖面上的石拱桥,这座龙兴桥跟这个村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进了村,迎面就是一对石兽,中间架着一道门坎。旁边理由一块木牌:上刻八卦图,“平安坎”三个大字很醒目。哈哈!正合我意,跨过坎就平平安安、一生无忧啦!
走进古村落,巷道幽深,古宅绵亘,脚步不由自主地就慢下来,时光飞速地回到明清时期。街边坐着窃窃私语的妇人,小道犹如迷宫一般,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此。但也正是因为迷路,才让尔等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古镇,静谧温婉,有着谜一样的魅力。
村里有三街九十九巷,巷子里都是青石板路,而路两旁斑驳的白墙和失去光泽的木门,它们都在轻声诉说着往昔。墙角处的大婶挎着装满碧绿蔬菜的篮子,正迈着轻快的步伐赶往家中,准备家人的晚餐。男人拿着家里需要的也匆匆往家中赶,或是一捆柴,或是二两酒,夕阳的余晖懒懒将金光洒在他们身上。
巷子深处不时的有古旧而庞大的徽居,安静的四合院里,一样的四水归堂,一样的高深的天井,精美无比的木雕砖雕石雕。
一踏进“易经馆”,墙壁上贴着有关属相的卦象图解,大家纷纷寻找自己的卦象,津津有味地研究。转过一个屏风,竟然是一处“私塾”:古旧的木质桌椅整整齐齐,竹制的戒尺在讲台陈列着。
街巷是花岗条石铺的,民居青墙黛瓦,黑白相间,淡雅清秀,精雕细琢,错落有致。历经千年风雨,这个古村竟然保存得如此之好,而且丝毫看不出现代整修的痕迹,不知道它是怎么躲过了一次次的战乱还有浩劫,也许真是风水宝地保佑了它吧。
呈坎村是按照八卦风水理论布局的,周围的八座山呼应着八卦的8个方位,村里的构建也完全符合八卦阵图。呈坎村的简介上说:这里有三街、九十九条巷,宛若迷宫,人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我倒没这个感觉。
环秀桥是一座年代远久的木桥,曾经在大水中毁于一旦,后经修复才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桥上有位白发苍苍的大爷,他慈祥微笑坐于桥上,眼望远方安详无比。
环秀桥正对的石板路向西直走可以抵达钟英楼,钟英楼就是这样的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原专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为村内打更、报时、纳凉之用。听到客栈老板为我讲解到此时,不禁有些浮想联翩,耳边好似响起了那些清亮悠长的敲打声和吆喝声。
“不到东舒祠,不算到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是呈坎最为壮观的古建筑,据说也是“江南第一祠”。东舒祠的门头是排场的木栅门,门两侧立着高大的“抱鼓石”,跨进“享堂”,匾额上“彝伦攸叙”四个金字,巨大无比,估计每一个笔画都有2米长,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牌匾呢。穿过享堂,就是主厅:宝纶阁。这是原主人珍藏历代圣旨、皇诰封的地方。乍一见,真是阔纵深遂、气势恢宏!虽然历经岁月的考验,大梁上的彩绘依然细腻清晰、色彩迷人,那巨大的金丝楠木柱价值不菲。
呈坎村是唐朝末年罗氏兄弟(罗天真、罗天秩)从江西搬过来建设的。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这个村的名人几乎都姓罗,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明朝朱棣皇上的大臣严嵩的干儿子罗龙文, 徽州明代制墨大师 罗小华,皆从呈坎走出,而呈坎的始祖两兄弟也是姓罗,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以风水理论作指导,择定了歙县西北四十里的龙溪,改名呈坎。
连这个名气响亮的烧饼铺都依旧姓罗,罗氏姓氏在此果然名不虚传,又或许是承蒙祖上福荫吧。不知道是否因为进村时间有些晚,还是因为店铺主人关门回家吃饭,沿路所经过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只能从门上的招牌和对联想象一下它们的神奇。
只有沿着湖的两岸所开的餐馆,正开门营业。那些大大的灯笼,从房梁上轻盈垂挂下来,白墙、红笼、青色的瓦,还有湖中的倒影,这些颜色这些元素融合得完美无瑕,远远望去别有一番韵味。
在中国,有一座城从高处俯瞰,是一个巨大的八卦阵,这里路路相连从不拥堵,同时也极容易在左弯右绕中迷路,神奇又神秘。这就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特克斯县,其县城根据《周易》「 ”后天八卦”方位设计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城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街街相连,布局规律,让人感觉神奇如迷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唯一建筑正规、保存完整的八卦城。2007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特克斯”,一说是突厥语,为「 ”野山羊”或「 ”阴面、阴坡”之意;二说系蒙古语「 ”特克协”之音变,为「 ”平原旷野溪流纵横”之意。特克斯县位于新疆 *** 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山脉北麓的褶皱带,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东段。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南部是南路天山,北部是中路天山,中间是特克斯河谷平地,自西向东倾斜。特克斯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北部延绵起伏的乌孙山对八卦城环抱,作为天然屏障阻挡北来的冷空气,同时还能防止风沙入侵。特克斯属温凉半干旱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这里草原辽阔,有700多万亩优质草场;河谷平坦,有数千顷肥沃良田;林海莽莽,有130万亩原始森林;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此外,这里还生活着天山马鹿、雪豹、棕熊、天山羚、北山羊、雪鸡、松鸡、石鸡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 八卦城文化底蕴浓厚,县境内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特克斯河两岸便有人类的活动足迹。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乌孙文化、易经文化和玛纳斯文化相互融合、延续,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交汇碰撞、传承发展,这里是中国最西边的八卦城和易经文化所在地,是中国现存乌孙古墓最多的地方。 根据《史记》《汉书》《唐书》等的记载,特克斯是当时西域第一大国——乌孙国的所在地,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乌孙”在哈萨克语中意为「 ”团结、联合”。乌孙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马文化。特克斯位于天山降水丰沛区,水草丰美、气候温寒,因此自古出骏马。据史书记载,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意在联盟乌孙以牵制匈奴。乌孙王莫昆向汉武帝献上了1000多匹乌孙骏马,汉武帝大为高兴,将乌孙马命名为「 ”天马”(后汉武帝见大宛国进献的汗血马更为雄健,遂将乌孙马更名为「 ”西极”,把「 ”天马”改赐给了大宛马)。 据道家杂史记载,南宋嘉定年(1220年),道教全真弟子龙门派教主「 ”长春真人”邱处机路经特克斯河谷,被河谷的山势、川势、水势所动,择其方位,以八卦论「 ”风水”,设计了一座城,这座城就是特克斯八卦城的雏形。据《特克斯县志》记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邱宗浚依照《周易》后天八卦图的方位,设计了八卦城图形。企望天地交而万物生,上下交而其志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任县长班吉春依照邱宗浚设计的八卦城图形测量,打桩放线,撕布匹作线,用20头牛拉犁犁出了特克斯八卦城的雏形,特克斯八卦城从此立于世。特克斯以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太极「 ”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伸出「 ”干”、「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八条射线主街,由从内向外四条环路联通,县城方位「 ”坎”北,「 ”离”南,「 ”震”东、「 ”兑”西。8条主街,街长达1.6千米,每隔360米设一环道连通,一环为8条街,二环为16条街,三环为32条街,四环为64条街,与周易六十四卦吻合。《易经》方位学说以有形的方式再现于此城,可谓壮观,登城中心30米高的「 ”观景塔”可饱览八卦城全貌。 整个八卦城气势恢宏,环环相扣,路路相通,四通八达,之前一直以「 ”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为人乐道,直到近年人口和游客的增多,才出现了红绿灯。为不让人们迷路,各街道都设置了方位说明牌。比较特别的是,城市中主要的公共空间由 *** 寺和由街巷形成的广场空间构成,其中 *** 寺主要位于主干道的临街面,大部分在转角,形成鲜明的场所标志。八卦城充分展示了我们华夏民族先祖的智慧,充分利用自然的山川大势,顺应天地人和的道理,因势利导出人居的最佳格局。 特斯克是《周易》八卦学说、自然优势和城市景观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古朴的西域乌孙文化、绚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融合在一起,形成属于这座城的独特动人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