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周颂·有客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3-03-23 5:47:35 游戏资讯 坑剧哥

有客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客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速之客、

反客为主、

客死他乡、

却客疏士、

客囊羞涩、

畸流逸客、

杜门谢客、

喧客夺主、

闭门谢客、

惜客好义、

下逐客令、

迁客骚人、

昌亭之客、

九流宾客、

酒阑客散、

朝客高流、

红尘客梦、

喧客夺主、

迁臣逐客、

郑庄好客、

白丁俗客、

客随主便、

主客颠倒、

青蝇吊客、

对客挥毫、

探丸借客、

坐客无毡、

宾客如云、

文人墨客、

宾客盈门

2. 客的四字词语

孤悬客寄

探丸借客

郑庄好客

客到客到

主客颠倒

借客报仇

烂柯仙客

客观实在

白丁俗客

喧客夺主

青蝇吊客

迁客骚人

杜门谢客

清客相公

宾客如云

宾客迎门

文人墨客

木客大冢

下逐客令

金门羽客

喧客夺主

骚翁墨客

昌亭之客

迁臣逐客

宾客盈门

不速之客

人来客往

门无杂客

客观主义

客观实际

3. 带“客”字的成语有哪些

不速之客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造句】: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真是不速之客。

客死他乡

【拼音】: kè sǐ tā xiāng

【解释】: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 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

【造句】:我们对于他客死他乡的遭遇,表示同情。

反客为主

【拼音】:fǎn kè wéi zhǔ

【解释】: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造句】:我到王奶奶家作客,没想到王奶奶病了,我只好反客为主,帮她忙起家务来。

客囊羞涩

【拼音】: kè náng xiū sè

【解释】:客-在外作客。 囊-口袋,指钱袋。羞涩:指贫穷匮乏。 词义:旅途中缺钱。 【造句】:本想请朋友吃顿饭,怎奈客囊羞涩,无能为力。

宾客盈门

【拼音】:bīn kè yíng mén

【解释】:指来客很多。

【造句】:目前正值旅游旺季,旅馆饭店宾客盈门。

周颂·有客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 *** ,降福孔夷。——先秦·佚名《周颂·有客》 周颂·有客

先秦 : 佚名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诗经 , 宴会乐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方客人来造访,驾车白马真健壮。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品德都贤良。客人已经住两天,多住几天增感情。给他拿条绊马索,斑竹马儿不让行。客人走时远远送,左右热情慰劳他。既用大德来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鉴赏

此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这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这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创作背景 《周颂·有客》作于周成王之时。周颂·有客》这首诗即为周成王设宴招待微子时所唱的乐歌。近人说诗,多主此说。《毛诗序》云:“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郑笺》云:“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子启代殷后,既受命来朝而见也。”盖谓微子来朝,助祭周之祖庙,周王于祖庙中礼见之也。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先秦·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 , 爱情民谣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先秦·佚名《周颂·思文》

周颂·思文

先秦 : 佚名

诗经 , 赞颂 , 祭祀写人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先秦·佚名《卢令》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诗经赞美

诗经:有客

《 诗经:有客 》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注释 :

1、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可证。

2、亦:语助词,殷商尚白,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

3、有萋有且:即“萋萋且且”,此指随从众多。

4、敦琢:意为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大夫。

5、宿:一宿曰宿。

6、信:再宿曰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7、言:语助词。絷:绳索。

8、薄言:语助词。追:饯行送别。

9、左右:指王之左右臣子。

10、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引申为厚待。

11、孔:很。夷:大。

译文 :

有客远来到我家,白色骏马身下跨。

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盛服来随驾。

客人头夜宿宾馆,两夜三夜再住下。

真想取出绳索来,留客拴住他的马。

客人告别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劳他。

客人今已受厚待,老天赐福将更大。

赏析 :

《周颂-有客》,是宋微子来朝周,周王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近人说,多主此说,可信。《毛诗序》云:“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此诗主旨,古今文说相同。盖谓微子来朝,助祭周之祖庙,周王于祖庙中礼见之也。诗作于周成王之时。

全诗一章,共十二句,可分三小节:一节四句,言客之至;二节四句,言客之留;三节四句,言客之去。礼仪周到,言简而意赅。

今按:微子名启,商纣王同母之庶兄,当殷之世,受封于微而爵为子,“微”为殷畿内国名。及武王克商,改封微子于宋。其时纣子武庚尚在,故微子不得为殷后,及武庚叛周,周公辅成王诛之,于是封微子于宋,进爵为公,命为殷后,以奉汤祀。微子朝周,周以客礼待之,诗称“有客”,盖以美微子,以示殷虽灭亡,汤祀不绝故也。

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萋萋”、“且且”,形容众多,“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诗句中“言”为语助词,诗经中常见,“授之絷”,意为给他绳索,“絷”是名词。下句“以絷其马”,是说,用绳子拴住他的马,絷是动词。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追”字,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薄言”,习用语助词。“左右”,指周王左右群臣。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的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淫”有“大”意,“威”者德也。大德,含厚待之义。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在中国历史上,汤伐桀,武王伐纣,皆以吊民伐罪为号召,对于被灭亡的前代,并不断其禋祀。如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待以客礼。至成王时,武庚叛诛,微子进爵为公,以奉汤祀,与周并存者数百年,保留兴灭国、继绝世的古义。迨至炎汉以后,改朝换代时,对前代王室之子孙,多半杀尽灭绝,元之代宋,清之代明,杀戮尤为惨酷,幸免者寥寥。其得以免于诛戮,得有客礼相待者,仅有民国之于逊清,盖以政权既归民国,帝王专制不复存在,故满清得以保存其宗族,享受民国之福祉。至于其他朝代,当其兴也,诛夷前代之子孙,使无噍类;及其亡也,其子孙宗族,亦受他人之屠戮。故周世宗愿世世毋生帝王家,而明崇祯帝更有对爱女悲呼“若何为生我家”之痛也。